我有一个同学,名叫石海玲,82级江西都昌师范中师生,85年,18岁一毕业的他就被分配到一个实实在在的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的小学教书。那个地方叫江西省都昌县张岭乡红光林场小学,区最近的大马路张岭乡小街有40多华里,只有一条小小的盘山机耕路通向山外。当时只能步行进山,偶尔有手扶拖拉机出山买农资化肥,顺带买点日用品进山,他工作多年,任校长,实际上就是两个老师带一到五年级几十个学生的复试班。有一年他的五年级毕业需要照毕业照,邀请当时在张岭初中教书的我和另一位同学帮他们照毕业照。我俩骑自行车走盘山机耕道进山骑了将近三个小时自行车才到,一路上几乎全是石子路,时时面临深谷沟壑,颠簸得人心脏都快跳出来,累的成了一摊泥。回程之后身上到处都疼,疼了一个多星期才恢复。
我曾在山村小学呆过一年,感觉到枯燥和无望,但比其他来说那是没得影!
但是,他坚守在此地五年。不但工作出色,而且自学法律,自考了法律大学文凭成功地考到律师证。成了一名律师。后来经招考考进了人民检察院,几经奋进,被先后调进县***,人民法院,成了一名法官,兼法院副院长!
这真的是一个真正的励志故事。值得我们学习。我常用他的事迹激励我自己。努力向前!
第一次听到“中师生”这个称呼,看了下解释,是中等师范院校学生的简称,这么说的话,老麦身边还真有几个中师生,咱就来讲一个我所认识的中师生的故事吧。
他是我初中同学,同一级,隔壁班的学霸。一开始对他没什么多大印象,后来有了印象是因为初一那年的期中考试,他是几级部前三名。于是,注意了这个男生,瘦瘦的,脸色黑红,背微微的有点驼。再然后,慢慢的对他也有了一些了解。
每天总是很认真的学习,从来不惹是生非,每天就啃从家里带到学校的煎饼、就着咸菜疙瘩,白开水,慢慢知道他家里还有个弟弟、有个妹妹,还有个老娘因病只能天天瘫在床上,他父亲一个人挑起一家五口人的生计,还得养活家里老人,家里困难的不行。即便是吃煎饼咸菜,仍然吃不饱,因为那个年纪正是长身体的年纪,他的背微驼,就是因为每天吃不饱的缘故。是啊,那时候真穷,不是他自己这样的情况,是多数的孩子,家里都很穷,能供养孩子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
后来,每次考试,他总能在级部的前几名,老师、同学都毫不怀疑的认为,他将来肯定会考上一所好大学,有一个好的前途。谁都没预料的是,中考那年,他报考了一所中专院校,很多人惊讶之余,也都知道原因——因为穷,因为他已经足够大,他想尽快的毕业,尽快的赚钱养家,替他父亲分担一些压力,给弟弟妹妹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几年后,他中专毕业了,可事实没能像他当时想的那么美好的方向发展,他是工作赚钱了,可是妹妹因为要照顾病痛的母亲,照顾家庭的缘故,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命运也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很多年以后,他妹妹成了我的弟妹)。弟弟再学习上远没有他的灵性,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他成了家里学历最高的人。
中师生,七八十年代的中等师范毕业的老师,也是“娃娃老师”,毕业后,被分配到农村小学、初中任教,当时,吃的是粗粮,住的是破瓦房,回家返校靠步行,家长尊重,孩子喜欢,和村民关系也融洽和谐。
记得初中时,我们班的“学霸”叫李菲菲,不但学习好,人也机灵,她当时想上高中考大学,可家里兄妹四个,都在上学,她家里是老大,父亲就让她考中师,当时她是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入的,记得拿到通知书时,她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有的只是乡亲们的祝贺和同学们的羡慕。
毕业以后,她被分配到一个边远乡村小学,离家40多里,每月挣的工资都用来供二弟和三妹上学,然后,二弟毕业后,又和她一起供三妹和四弟上学,多年后,三个小弟妹都大学毕业,有了工作,她才有了自己的生活。
她在那个小学工作时结识了一个民办老师,后来就结婚了,家就在她教书的那个村。丈夫家兄弟多,他们只分到了两件破瓦房,接着有了两个孩子,生活拮据而艰难。
九十年代中期,丈夫下海去了广州,有了工作,每月都寄钱回来,生活开始好转。好景不长,命运总是在捉弄人,放出去的鸽子飞不回来了,丈夫成了公司主管后,提出了离婚,并派他弟弟带回一万元……
这时的李菲菲也没了当年的机灵,欲哭无泪,欲罢不能,她只是把送来的钱叫人还了回去,然后,吃住在校专心教学,并一心一意供自己俩孩子上学……
岁月的年轮在她的脸上刻下的是皱纹,是沧桑,是不愿回忆的记忆。后来听说他前夫事业做大了,想给她点补偿,她严辞拒绝。
有一年同学聚会,我们几个中师生也参加了,我们显得寒酸,但同学们都主动和我们拉家常,说往事,都很尊重我们。有人提议,让当年的“学霸”李菲菲讲话,记得她脸涨得通红,说话也不顺溜,同学们还是给了她长时间的掌声。
我是八三年上的师范,八七年毕业的中师生。我的同学们现在都在农村基层教育奋战了30年。当时初中毕业最先录取的是中师生,然后其他的中专,再后面才是重点高中。所以大家都是初中各个学校的学霸。
刚毕业的时候,我们有三分之一被分配到了乡镇中学,不到1/3进了乡镇中心小学,超过1/3分配到了各个村校。不管分配到哪里,多数同学的条件都非常艰苦。在学校能分到一个单间,即当卧室又兼餐厅厨房就很不错了。
我的一个同学分配在非常偏远的乡村,坐车到乡镇以后,还要走15华里的石梯山路上山才到那个村子。那个村子还没有通电,没有地方买菜,每周要自己扛上米和不容易坏的菜如腌菜等去学校。大冬天的学生都人手一个火笼上学。
有一次他给我写信说:平常课余时间实在难熬,只好读书练字。白天写钢笔字,晚上就着月光写毛笔字。有一天傍晚煮菜的时候,准备倒酱油,顺手把放旁边的墨汁倒进了菜里也不知道,第二天早晨才发现。我回信说:不喝点墨汁怎么显得你肚子里墨水多呢?
就是这群喝墨水的中师生,撑起了农村教育的基石,现在都是各个乡镇中小学的骨干教师。但是他们却一辈子不得不扎根农村,过着贫苦的生活。
我自己就是一个中师生,今年36岁,惊讶,难道中师已经尘封历史了么?
曾经的中师,一度招生分数线很高,因为毕业有派遣证,是包分配工作的。我是***年考上中师,当时我的中考分数是491,录取分数线是346。只因为父亲想让我早点参加工作,不顾身边所有亲戚,朋友的反对,毅然决然把我送到了中师。
我自己也争取过,不但是上师范时与父亲抗争,即使上了师范,我自然以高考为目标。我上的是英语专业班,没有物理化学科目。我便自学。而最后发现,那不过是自己无谓的挣扎。别说工作了,父亲不允许参加高考,即使参加高考,凭自学吗?我不是那样的天才。
然后,命运***地扇了父亲一记耳光。从我这一届毕业生开始,中师毕业生不给自然转正了。我以零时工的身份,每月领取200元生存费,工作了6年,等来了首次教师招聘考试。期间毕业的大专生,本科生都实行自然转正政策。欲哭无泪。
参加聘任考试前,我内心纠结着在网络上写博客:本是颗树,却要与小草争夺生存的土壤。
当时学校的领导,教导主任,也算是关心我吧,帮我分析我的竞争对手,因为我是中师毕业,人家都是专科什么的,说我希望渺茫。然后,成绩公布,我的名字在榜首的位置。
如果这个世界不颠倒黑白,那就不是众生。
现在的专科生也基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本科生当道的年代,已经无法凭学历来证明自己了,于是985,211才算是大学。
不仅感叹,我们教育的成就到底是提高了人的素质,还是人的文凭而已。
朱之文并不是在版权方面不存在***,只是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来看:
朱之文在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演出时,朱之文的演唱版权归中央电视台所有。因为央视这边是拥有部分歌曲的长期使用权的,比如一些***歌曲、电影配乐、国外配乐等等,而央视的歌曲及音乐使用权通常长达数十年之久。也就是说,但凡是在央视的节目上进行演唱,朱之文是不需要付版税,因为央视方面已经拥有了相关权利。
朱之文和蒋大为的关系很密切,蒋大为和音著协的关系又更密切,而且朱之文演唱的一些歌曲均为音著协所管理授权,所以朱之文在进行商业演出时,蒋大为都会提醒他购买相关歌曲的商业使用权,从而避免一些法律上的风险。
可以说起初朱之文并没有音乐版权的法律意识,但是有了央视和蒋大为老师的相助,朱之文避免了很多版权风险,所以至今没有发生过关于音乐版权的法律***。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尊重版权,树立版权意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sfrw.com/post/9764.html
上一篇
珠海找代理律师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