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我认为对于这个不可思议应当这样理解。
一、当时詹姆斯一场球都没打
首先,要知道当时詹姆斯与NIKE签订合同的时候他一场NBA比赛都没有打,NIKE就敢给出7年9千万美元的大合同,这份合同的均薪是1200万美元,这样的合同在当时已经算是大合同了,至少是一位全明星球员的合同,要知道奥多姆当年也才800万美元的年薪,姚明也只有1600万美元。所以,这份合同在当时不可思议指的是詹姆斯一场球都没打就拿下了比全明星更高的薪水。值得一提的是,詹姆斯原本签约的是阿迪达斯,只不过阿迪达斯在签约时候怂了,他们当时协议给詹姆斯10年1亿美元,结果签合同的时候变成了10年7000万美元,詹姆斯作为天选之子当然不高兴了,而且认为阿迪达斯欺骗了他,所以转而与NIKE签下7年9000万美元的天价合同。
二、NIKE大赚
而为什么说现在这份合同仍然不可思议呢?我认为更多在NIKE方面,首先当年慧眼识英雄,詹姆斯出道即巅峰,一巅十多年。可以说NIKE早就因为詹姆斯将当年的9000万美元赚了回来,说NIKE因为詹姆斯赚得盆满钵满一点也不夸张。但是,相比9000万美元,现在一位球员,以詹姆斯的队友TT为例,场均8分8篮板就能拿到5年8200万美元的顶薪合同,从这个角度来说,詹姆斯似乎廉价了一些,7年才赚到TT5年就能赚到的薪金,所以说对NIKE的付出与收入来说很不可思议。
因为詹姆斯从高中时就是一颗亮眼的明星,变态的身体素质和全能的技术,让他在高中生中鹤立鸡群,耐克相信他将来会是一个巨星,所以耐克豪赌了一把,和小皇帝签下了终身合同,这在当时是很疯狂不能让人理解的,但是耐克赌到了,詹姆斯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在联盟中打几年,他还是那个联盟第一人,这个毋容置疑,所以耐克还是慧眼识珠的!
谢邀。詹皇身上有三点是很吸引人的,也是耐克送其大合同的主要原因。一、出道即巅峰,詹姆斯天赋异禀,身体素质太牛B,一进***盟就展现出未来统治联盟的霸气,这三十年来,也只有乔丹、邓肯、奥尼尔有此特点。二、极端的自律,自进***盟,一直在努力打磨球技,从刚开始主要靠身体和突破取分,到现在的攻防两瑞的全能和领袖风范,詹姆斯堪称球星楷模。三、自带流量,进***盟就万众瞩目,其后期的两次决定更是牵动着整个联盟的心,既便到现在,其受众关注度、人气指数以及联盟影响力也只有乔丹可比。三者叠加造就了其无与伦比的商业价值,乔丹之后,耐克旗下论号召力就首推詹姆斯了,签九千万大合同一点也不为过。
先看看当时詹姆斯的球探报告:
向上比较:“魔术师”约翰逊,斯科特·皮蓬和贾马尔·马什本。
向下比较:乔治·麦克劳德,罗伊德·丹尼尔斯和罗德里克·罗德斯。
目标:未来的篮球名人堂成员,身体条件和篮球意识俱佳,有望和迈克尔·乔丹、“魔术师”约翰逊及拉里·伯德一样出色。
优点:对于他这个年龄来说匪夷所思的大局观,历史级别的身体素质,对抗已达到nba的水准。像魔术师大o一样能打多个位置。 外人评价:猛龙队总经理格伦·格兰沃尔德这样评价詹姆斯:“他是一个能顶住压力打球的球员,不过他也有一些问题,但我还是要说他能很好地排除压力,连续3年获得全明星赛MVP已经证明了他的特点,他将成为联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球员,他什么时候成为巨星只是时间问题。”
可想而知,詹姆斯的天赋是多么可怕,能得到詹姆斯,是可遇不可求的。当然这些在耐克这些品牌里也有考量,商家不会做亏本生意的,即使以天价的合同签约詹姆斯,日后也肯定是赚的。事实证明,耐克做得非常对,在联盟效力的第十五个赛季,詹姆斯在最近的一场比赛中成为NBA历史的首个30000+8000+8000的球员。
能先后签下乔丹和詹姆斯,说明耐克很懂球!耐克公司签下乔丹就已经赢了,更何况后面还接连签下了科比和詹姆斯。将阿迪爆的渣都不剩!!
詹姆斯连一场NBA比赛都没有打,就拿到了比科比还大的合同,不得不说耐克的眼光和魄力非同一般,连续三任联盟第一人都是耐克旗下球星,耐克想不赚翻都难。
詹姆斯拿下七年9000万的大合同最主要还是得益于他高中时期的劲爆表现。三次州冠军,三次全美高中全明星赛MVP,入选全美第一阵容……拿到手软的荣誉轻而易举的吸引了耐克的关注。
另外,不得不佩服耐克评估团的专业眼光,全面调查,准确评估,让他们能够力压阿迪,签下詹姆斯这个未来之星。说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阿迪,他们为了省钱错过了詹姆斯,却给罗斯、维金斯开出了十年大合同,不过现在有了哈登,多少找回些场子。
再次,詹姆斯自身的特质也是拿到大合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身的故事够励志,场下没有黑点,既不过分张扬,又不过分低调,强大的性格和良好的品行注定了它会成为镁光灯下的焦点。
现在,耐克和詹姆斯签下了终身合同,这对双方来说都将是最明智的抉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sfrw.com/post/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