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劳动仲裁 > 正文

无劳动合同仲裁材料

  1. 沒有合同,只有证人,证人证言,不经仲裁能直接去申请工伤认定吗?

沒有合同,只有证人,证人证言,不经仲裁能直接去申请工伤认定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工伤赔偿司法流程了解

一、工伤赔偿,先要确定是否为工伤?就是申请工伤认定。

在实践中,情况比较复杂。在认定是否工伤时,用人单位劳动者意见会出现不统一,对法律理解不一致,也属于正常,经常也存在似是而非的问题,由此,需要向工伤认定部门提出工伤认定,如认定了属于工伤,单位就应按照工伤赔偿的规定进行赔偿。

无劳动合同仲裁材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人单位已经购买了工伤保险,那么单位可以报工伤保险处理。不属于工伤保险赔偿的范畴,就由单位承担赔偿。

如单位没有员工购买工伤保险,那么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就需要对工伤损失全部赔偿。

在工伤认定申请中提供材料,需提供劳动合同,如没有,需要提供劳动关系证明,如双方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产生争议,就引申到第二个问题,也是本“问答”说提出的问题。

无劳动合同仲裁材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是认定工伤的关键。

二、如何确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如双方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有争议,工伤认定部门会中止对工伤的认定,劳动者或是单位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关系的确定。

无劳动合同仲裁材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仲裁机构受理案件后,经过开庭,作出裁决,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如确定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工伤认定部门再重新对工伤进行认定。

【每日***观点】申请工伤认定的一个基本前提就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只要基本前提存在,且属于工伤认定的范围,可以不经仲裁直接申请工伤认定。但是如果劳动者无法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则不能直接申请工伤认定。

怎么申请工伤?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

一般来说,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其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天之内,为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

如果用人单位不按照上述规定申请工伤认定,受工伤的劳动者本人或者他的直系亲属等,应当在一年之内申请工伤认定。

(二)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申请工伤认定,应当按照要求填写《工伤认定申报登记表》、《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工伤申报证据清单,证据清单主要如下:

  • 劳动合同书复印件,或者其他有效证据;
  • 受伤害劳动者***复印件;
  • 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病例
  • 其他按照规定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请工伤认定,无法提交劳动合同等证据怎么办?

申请工伤认定,如果无法准备齐全上述需要提交的材料,尤其是劳动关系的证明,只能先行申请确认劳动关系存在,否则无法认定工伤。

申请确认劳动关系存在,需要单独提起劳动仲裁确认,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从下的角度入手:

  • 用人单位对公账户工资发放流水;
  • 用人单位财务人员发放工资流水或者微信、支付宝转账记录;
  • 用人单位盖章工作牌;
  • 用人单位工作服;
  • 用人单位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 用人单位盖章的工作证明;
  • 用人单位盖章的收入证明。

总结

没有合同,有证人证言,如果还有其他能够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也可以直接申请工伤认定。

否则,劳动者只能先行提起确认劳动关系存在的仲裁申请,通过仲裁确认劳动关系以后,才能申请工伤认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人社部工伤意见》等劳动工伤法系的规定和本人办理工伤案件10年的经验简要总结如下:

一、没有劳动合同,只有证人,可以直接申请工伤认定?

答案是可以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是工伤职工的权利,人社部门是否受理或能否认定工伤是另外一回事了,简括一句话,你的申请工伤权没有限制。

二、认定工伤中工伤职工应该承担哪些证明责任

1.你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据即使申请工伤认定了,也有不受理或不认定为工伤的风险。所以作为工伤职工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准备工作,这其中的核心就是你要证明劳动关系(特殊情况不需要劳动关系可以认定工伤的除外)

2.你要放开脑子想自己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你给单位干活,比如说:银行工资发放流水;工作证牌;出入证,工作服;工作证明;单位奖状等一切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

3。虽然你提供了一些证据,但是不够充分,看你能不能撬动人社部门现场调查

4.但是如果单位否认劳动关系怎么办,你要有足够的法律知识,与法律运用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来说服人社部门直接认定你们之间的劳动关系,然后做出工伤处理。

三、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_a***_]策略重点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原则上应该把工伤重点放在工伤认定行政部门这里,如果效果不好的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

律师总结:工伤认定中工伤职工要积极举证,重点工作放在工伤 认定部门,以***行政诉讼作为监督行政行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