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理律师 > 正文

陈兵案代理律师

  1.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杠精?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2. 怎样判断一个大学的实力怎样?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杠精?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谢安与王羲之的不同观点

谢安是东晋名相,在他没做官做官之前就很会炒作了,为了表示不想做官的决心一度隐居在会稽东山之上。于是,他强大朋友圈流传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安石不出,如苍生何?一番操作下来,他的名声反而更大了。

后来想明白了出山了,依然保持着把扯淡进行到底的优良作风,老朋友王羲之就劝他不要再扯淡了,还是踏踏实实工作吧!谁承想,老谢一句:秦朝二世而亡,难道也是扯淡的锅?这个杠太重了,没法接呀。

陈兵案代理律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尝与王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羲之谓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安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说道抬杠,怎么能少了庄子和惠施这对好基友呢?庄子和惠子一块出去玩,庄子看到很多鲤鱼游过来,就忍不住发言了(他知道惠施一定会反驳他的):这鲤鱼过的很快乐呀!

陈兵案代理律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惠施: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过得很快乐?

庄子: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过得很快乐?

惠施: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你不知道鱼过得很快乐?!……

陈兵案代理律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世纪难题-老板做的不好时,该继续跟着干还是干掉他?

最牛掰的杠精能够达到什么境界呢?来看看杠精之祖——邓析是如何开宗立派,将杠精当做一项事业发展下来的。

邓析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年轻时,他便历史上以擅长辩论闻名郑国。

擅长与人辩论,俗称“抬杠”。很多人都会抬杠,但是真正将“杠”当做自己的事业,并一生为之孜孜不倦者,邓析真真古今第一人也!

相传,邓析以自己的“杠精”之嘴,专门替人分忧解难。根据找他的人的身价,定出不一样的价钱,比如说士大夫找他帮忙,得拿出一壶酒当酬劳;普通人找他帮忙,需要支付一批麻布;若是穷人找他帮忙,有时候还会倒贴……

《吕氏春秋》就记载了邓析的这么一件事:

话说,郑国有一年下大雨引发洪水,有一土豪被洪水淹死。好巧不巧,这个土豪的尸体被冲到一户穷人家,穷人便将这具尸体装殓起来,等着有人来认领尸体。富人得知此事之后,就想着拿钱赎“尸”。

然而,这户穷人却不干了:“给这么点儿钱,打发要饭呢?”穷人想要多少钱呢?是富人开价的十倍!富人是有钱,可脑子缺不坏,穷人漫天要钱还不还价,这不摆明了敲诈吗?

于是,富人去求助邓析。邓析先是收了人家一壶酒,然后慢悠悠地对人说:

意思是,同志啊!你就放心吧。你家老头子的尸体除了你们会要,还会有别的人要吗?你们不买,他也卖不出去啊,等着吧,他一定扛不住的。

这富人一听,唉!很有道理啊,就回家等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杠精,就是三国时期的孔融

当时孔融被袁绍不费吹灰之力击败,逃到曹操麾下。

到了曹操麾下,孔融被任命为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

看得出,曹操也算知道孔融的名气,给他的待遇还是比较高的。

所谓的将作大匠也就类似于今天的建设部长这类职务,搞点房屋水利修建,植树绿化一类。

虽然没什么兵权,行政权,但工作不用冒着生命危险(不用打仗),而且无非是监督别人做工而已,也不许自己实际懂建筑。

总能体来说,就是一个高薪养人的职务,最适合没什么实干能力的文人,比如孔融。

对于孔融来说,只要老实安分一些,就可以国家级干部的身份退休,名利双收,安享晚年,子孙也会享福。

导读:杠精,也称为“钢筋”,2018年网络流行语,现在泛指喜欢抬杠的一类人。杠精的特点就是,不管别人说的什么,先反驳反对再说,通过反对别人,博取关注和优越感。

事实上中国历史很早就有杠精出现了,最有名的事件就是庄子和惠子二人关于子非鱼的争论,惠子也因为该***成了杠精的鼻祖。

子非鱼的争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杠精”这个词虽然这两年才开始在网络上流行。但是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就这个门派了,叫“诡辩学”。

反正不管怎么辩论。辩论的逻辑是否科学合理,杠精只要一个结果,那就是最终你妥协,宣布他胜出,哪怕是单方面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平原君赵胜的一个吵架就没输过的门客了,即便跟各国国君辩论,都从来不输嘴阵,一直杠到对方后悔跟他辩论为止。

赵惠文王15年(前284年),燕昭王有攻打齐国的想法,陈兵边境。

于是这位门客就自告奋勇地带着自己的一帮学生,跑到了燕国去劝燕昭王不要攻打赵国。

碍于两国外使的礼节,燕昭王一套外交口吻,“燕赵两国世代睦邻友好,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基础,经过两国国君的共同努力,两国关系有望上升一个新的台阶,目前边境上发生的摩擦,只是误会而已。”

这话至少在外交层面,表示了燕昭王并不想公开承认自己有发起对赵国战争的意愿。

但是平原君的这位门客则必须要燕昭王给出一个明确答复,就是保证不打赵国。结果燕昭王还真给面子,竟然满口答应把陈列边境的士兵给退出过境以内。


然而杠精的世界你不会懂的。结果这位门客公开质疑燕昭王的诚意,说道:当初大王招纳欲破齐、能破齐的“天下之士”到燕国来,后来终于破齐。而今“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者,尽善用兵者”,所以我认为大王不会偃兵。

的确燕昭王本来就是这么想的,但是碍于外交层面上的各种因素,大家彼此不挑破,保留彼此面子过得去么?

怎样判断一个大学的实力怎样?

第一,是否有一个强大的、具有号召力的教授阵容。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说,“大学者,乃***之谓也”。有时候不需要太多,一个***就可以改变整个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进程,真正是“陈兵百万,不如寸铁***”。师资力量永远是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有非常好的图书馆。美国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图书馆学家说,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

第三,有好的学生。学生入学的竞争程度、来源的广泛程度,都非常重要。这一条中国还是不错的,尽管还是不够广泛。最近几年大学还越来越地方化,地方大学下放到地方,原来全国性的大学也越来越地方化。像北京大学,在北京的招生比例有些偏高;我看到一些报道说,复旦大学更严重,今年在上海地区招生居然达到一半以上的规模。一个大学学生来源的广泛性,也体现出一所大学文化的交融性。特别单一化的来源,肯定是一个文化单一的大学。前,很多大学都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完全是虚荣心作怪的、某种自卑感到了极端以后出来的一种病态性的自负所导致的一个口号。

第四,学校的培养模式和给学生提供的自主平台和自我创造平台,学生出去了,不管是面试,还是工作,没有能力,依然是被淘汰的,所以学校的给学生在校期间的条件很重要。

大学,“university”,在最早起源的时候,强调的是一个包容性、广泛性、包罗万象。最早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主要是三个专业:医学院、神学院、法学院。所以,必须要有多样化的专业才能体现出是一所大学,实际上大学也体现出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对知识的分类。通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科系,来培养不同专业的人,这是知识分工、社会分工非常典型的一种标本。一个人对社会、对知识、对政治、对经济,要具有一种批判精神,往往来自于多学科知识的滋养。我们把律师、医师叫做“profession”,这意味着一种更高层次的、对人类命运和人类古老知识传统的理解和把握,对整个社会加以改善的努力。他要传承这种东西,就要对社会有一种更广泛的关注,更宽阔的视野。在知识分工的意义上,有人搞法学、经济学、***学。但是,综合性大学不应把这样狭窄的领域视为世界的全部。我们要从各种各样学科的角度解释我们关注的领域,一定要有一种批判的意识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