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事务所 > 正文

北京京湃律师事务所

  1. 自古文人多悲秋,这是为什么?

自古文人悲秋,这是为什么

自古文人多悲秋,这个源头要追溯到老祖宗宋玉。他在《九辩》中这么写道: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北京京湃律师事务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千百年来,文人们心有戚戚,于是“悲秋”便成为他们作品中的传统情感了。

秋天是自然界中草木凋零的季节。

北京京湃律师事务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年四季,经历了春的萌动,夏的繁茂,到秋天的时候,万物就渐渐走向枯萎了。

叶子由青转黄,由黄转褐;由润到干,由干到枯。风乍起到时候,瑟瑟缩缩的掉得满地都是。确实让人有一种萧条之感。

秋,又称为金秋。何为金秋呢?是因为花草树木、一片金黄吗?非也!

北京京湃律师事务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金秋,其实是根据“五行”而来,秋属金,故而被称作金秋。

秋,天高云淡,金秋送爽,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那么,为什么还会令许多文人墨客对此时此刻而感到伤惑呢?因为随之而来的便是风寒霜冷、草木凋零,一个肃杀的时节——到了。

常言道:女人伤春,男人悲秋。而这悲秋的男人中,又往往指的是文人,请看:

杜甫 · 悲秋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欧阳修 · 秋声赋(节选)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万物萧条,落叶纷飞,草木枯黄,犹如人生到了暮年,文人感怀如此,如果生活不顺,常常悲秋,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秋天只是一个季节的转换,落去的树叶,枯黄的草木,等到春风再来,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很早很早,就听语文老师常常嘴里念念叨:“自古文人多悲秋”。秋天,似乎就是一个被诅咒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黄叶飘落,冷风袭身,惹得文人一心思乡。而乡愁,也似乎成了文人在秋天里唯一的思绪。

太白望月

李白,一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却是长年流落在外,居无定所。一晚,他心中那股强烈的思乡之情在心头沸腾,他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自己曾经朝夕相处的家人。然而现在,他又如何能见得了自己的亲人。那晚,他再也无法入睡,于是,起身推开窗户。一片银色的月光直射入房中,顺着月光,他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明月中,他似乎看到了那久别故人对他频频点头,只是一眨眼,便又在他眼前消逝。原来这只是他的幻想而已。百般无奈之下,李白只能独自吟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瘦马感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夕阳的缺憾,又何止是李商隐一个人的感叹。他,依靠在一棵枯竭的老树旁,偶然看见一只独自飞行的乌鸦,心里便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沉重。眺望远处山头,炊烟袅袅,时而传来阵阵流水声。此情此景,更是令人惆怅。唉,只能牵着一匹瘦马,独自走在寂静的小道上,看着西边那一轮浑圆的夕阳,怎能不叫人感叹。古道上,马致远愁肠百结,却也只能在心底哀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他的这一声哀叹,又何尝不是游子心底撕心裂肺的痛啊!

唉,圆,何为圆?一种所谓团圆的东西,却是许多人一生想圆的梦。而这个梦,却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圆不了的梦。那个梦,只能圆在人们的心中。

一是读书人比较敏感,对四季交替比普通人感受更鲜明;

二是很多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胸怀治国安邦的大抱负,但奋斗毕生却不得伸展,直到中老年仍壮志难酬,会感觉在世时日不多,理想抱负恐难实现,未免伤感;

三是秋天草木凋落,象征着人生失意,文人们心绪和自然环境相契合,就会触景伤情,格外伤心。

实际上凡事只要奋斗了,努力了,也就问心无愧了。至于成败,很多时候,不仅需要努力,也需要机缘。所以内心应该放的坦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