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肯定不愿意让当事人发言,但法官肯定希望当事人发言,所以好多律师是不建议当事人出庭的。
1、有回旋余地
法庭开庭的顺序是原告宣读起诉状-被告答辩-原告举证-被告质证-被告举证-原告质证-法庭调查-法庭总结争议焦点-双方围绕争议焦点辩论-最后陈述。
如果当事人不出庭,律师认为法庭调查的问题说出来对自己不利,可能会说:这事情我不清楚,庭后我了解后回复法庭。然后开完庭可以和当事人商量如何回复法庭,但如果当事人在庭上,就没有推脱的余地了。
这个真的有,法庭问话的时候,肯定是希望当事人回答,因为法庭认为当事人的陈述最原始,律师回答是过滤后的话。
但有的当事人听不懂法庭问话的意思,要么说不到点子上,要么说的话会被法庭误解,从而形成对自己不利的印象。
3、法庭主持调解的时候,有的法官甚至会让律师出去
当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调解,不知道利害关系,有的时候就稀里糊涂达成了调解协议。
有律师,当事人能不发言,尽量不发言
有些当事人请了律师,但是还是不放心的参加庭审。遇到一些问题,非要自己说,但是说的却毫无逻辑,毫无重点。甚至和他的律师意见相左,产生分歧。大哥,你们要统一阵线好吗?在家都没有模拟庭审,或者拟个答辩***嘛?
如果律师充分了解事情经过,并且专业的话,完全没必要让当事人说话,甚至当事人连开庭都可以不来。
至少我是这样的,我从来都让被告少说话,尽量不说话,我来说。我知道什么有利该说,什么不利不该说。
那庭审是否需要当事人发言?如果法官直接向当事人提问,他也不好拒绝呀。所以即便开口,也不应该多说,少说少错。
把专业的事情,让给专业的人做,你花了钱的。
曾经有一个案子,被告请了一个律师,我是另外一个被告的代理人,全称都是我在说,和各方协商,最后在我的努力下大家和解,法官都夸奖我业务能力不错。而另外一个被告的律师,自始至终就开口说了一句话,收了5000.
😉我作为功臣,口水都说干了,公司才发了我2000.
【每日***观点】开庭时,虽然委托了律师,一些涉及到事实方面的问题,还是需要当事人发言的。涉及到法律方面的问题,当事人可以不需要当事人发言。一般涉及到事实方面的问题,只有法官要求当事人本人回答,当事人才需要发言,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当事人本人回答,当事人也可以不发言。
开庭时,当事人委托了律师,大部分案件本人可以不到庭应诉。但是身份关系类型的案件,例如离婚纠纷、遗产继承等类型的案件,即使当事人委托了律师,一般也都需要当事人本人出庭应诉。
如果当事人到庭以后,一般情形下也是不需要发言的。但法官或者对方在指定要求当事人本人回答事实方面问题的时候,一般才需要当事人本人发言。
很多人会产生疑问,既然案件已经委托给律师,为什么还需要当事人发言?难道律师不能代替当事人发言吗?没错,上面已经提到过,如果法庭要向当事人本人核实事实方面的问题,当事人需要发言。
(一)当事人本人对案件事实的经过更了解
法官为了保证查明案件事实、依法作出公正的裁判,不仅仅需要举证、质证,还可能需要向原告、被告双方核实案件事实。
而作为代理人的律师,并没有亲身经历案件事实,因此对案件事实肯定没有当事人更加了解。既然当事人到庭了,法官为了审清案件,可能会要求当事人回答事实方面的问题。
(二)律师可能不正面回答
律师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在案件审理中,可能不自觉的会规避对自己委托人不利的事实。法官为了查明真相,如果向律师发问,很可能得不到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sfrw.com/post/18912.html
上一篇
刑事辩护律师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