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书是不是我可以理解为遗嘱,遗书更多的在古代用法比较常见,在如今的法律上更多的以遗嘱来诠释。
首先遗嘱是符合法律规定,内容合法,依据自然人的真实意思而拟订的遗嘱,对于自然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对自身的财产做出处分以及事务安排,并于死亡后而发生效力。
遗嘱必须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一种要式行为,遗嘱行为不适用于代理。
那么遗嘱怎么写才可以具有法律效力呢?
上述讲述到遗嘱人必须是具有行为能力,设立遗嘱时不能他人代理行为,所以在写立遗嘱时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人,以及真实意思而不是违背公序良序,胁迫违背真实意思所做出的遗嘱。
遗嘱人在写遗嘱时只能对自己的财产具有处分权利,不得处分个人财产之外的权利。
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当然遗嘱也可以受赠予国家,集体洗之外的组织,对于处分自己的财产权利。
您好!
自己写一份合法有效遗嘱是完全有可能的,这里面会涉及到一些书写的形式、要求。在遗嘱有效期上,以最后一份合法有效遗嘱为准,其中,在目前继承法规定中,公证遗嘱优先。并没有明确规定遗嘱写完之后的有效期限。
以下详细介绍一下。前提是“自己写”遗嘱:
自己写遗嘱,在继承法中规定的遗嘱形式上,叫做“自书遗嘱”。当然,订立人本人要有自己书写的能力,这是必要条件。
合法有效性的关键要素包括三类:
1.自己书写的三个关键前提条件
条件(一):订立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订立人本人是头脑清醒、思维正常、意识清晰的。这是能够确保本人可以真正表达自我意愿的前提。注意,这里主要指的是“头脑”,与肢体、行动上是否方便没有什么关系。
最好的证明,是由医疗机构、或者精神鉴定机构出具有关精神方面的评估证明。
条件(二):遗嘱必须是本人自愿的意思表示。
1、遗嘱人须有立遗嘱的能力
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设立遗嘱,依法自由处分自己的合法财产的行为能力。
订立遗嘱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订立遗嘱人必须要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才具有设立遗嘱的能力。
如果订立遗嘱时,订立遗嘱人有老年痴呆或者精神病等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形,所订立的遗嘱是无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22条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1条规定:
2、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上面已经说了,订立遗嘱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自然人在做出民事法律行为时,必须要符合其真实的意思表示。受胁迫欺诈,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1、由遗嘱人亲笔撰写
即完全表达本人的意思,不是他人伪造、篡改的内容,字迹清楚,意思表示准确明了。
2、遗嘱人必须注明年、月、日
为辩明遗嘱人书写遗嘱时是否有遗嘱能力,辨明遗嘱的真实性,以及便于出现多份遗嘱,判断哪个遗嘱是最后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那么写明具体的日期不可缺少的。
3、遗嘱人亲笔签名
谢邀!一,遗嘱内容要合法,这个是根本。二,要去做公正,取得公证书。三,只要没有新的遗嘱,这个遗嘱就有法律效力。四,注意,如果想变卦,就重新立个遗嘱。前后遗嘱有冲突的以日期靠后的为准。五,有的老人可以成功的骗了大儿子为其养老送终,就是先立个遗嘱,把所有财产全给大儿子,然后偷偷的再立个遗嘱给小儿子,把财产全给小儿子。法院一看,有故事了!
只要遗嘱的要件全面,立遗嘱人意识清楚神智清醒,所立遗嘱内容是自己的真实意思的表示,并且是自愿立遗嘱,没有受到任何人的胁迫或者恐吓,所立遗嘱就是一份有效遗嘱。
遗嘱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
第一、自书遗嘱、代书遗嘱。立遗嘱时最好自己亲笔书写,这样等立遗嘱人去世之后,不管是公证处还是***,为了确认遗嘱,可以鉴定立遗嘱人的笔迹。如果立遗嘱人不会写字,可以找人代书。
不管是那种方式的遗嘱,要件必须全面。立遗嘱人要说明已经的身体状况,配偶和子女基本情况也要写清楚。如果处置不动产,要把不动产所在地址,产权证号等等都注明。如果处置存款,要把所有金额以及存折号或者***写上,将财产条理清晰的分割清楚。
千万记住,立遗嘱时只能处置自己的财产,不能处置其他人的。比如夫妻共同财产,立遗嘱人只能处置自己的一半,配偶的一半不能代为处置。
立遗嘱时最好找两个见证人(不能是遗嘱受益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让见证人在遗嘱上签名摁指印,并且写上***号码。
第二、公证遗嘱。去公证处公证遗嘱是不错的选择,公证员可以指导立遗嘱人最有效的处置财产,并且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在2021年1月1日新的《民法典》颁布实施之后,公证遗嘱不是最高效力的遗嘱。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或者***[_a***_]时认可的是最后一份遗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sfrw.com/post/1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