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被后代推崇的原因有3个。
提出“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韩愈非常爱惜人才,喜欢提携新人
尽量尊重历史为原则,给大家一起探讨下韩愈为何被后代推崇备至,以及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他提出的“文道合一”,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他的文章气势雄伟,有很强的逻辑性。
韩愈作为唐代的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那么为什么会被后代推崇备至呢?
我想这是问题的答案,会跟随着我的讲解会慢慢的浮出水面。
韩愈可以说人生经历非常的坎坷,他的仕途非常的不顺,但是它仍然能够坚持自我的个性和品格,去追寻自己想要达到的文学高度,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巅峰和对整个社会贡献的文学要求。
等到过了九年,在他12岁的时候一直抚养他成长的兄长也去世了。那么他要怎么才能生活下去呢?他一直很争气,因为打小是孤儿的原因,他努力读书刻苦学习。在他兄长去世之后由他的嫂嫂来抚养。
他12岁的那一年,从兄长做官的地方韶州到河阳去给兄长下葬,然后又陪着嫂嫂到了宣州。
她19岁在长安参加高考但是很不幸落榜了,在19岁到22岁三年当中他一直在参加科举考试但是都失败了。于是在22岁那一年他决定回到宣城
但是很***25岁时候他进士及第。在26岁的时候一直抚养她长大的嫂嫂也去世了,而且在同一年他参加公务员考试(吏部博学宏词科)也落榜了。双重打击没有压垮他,他一直留在西都长安,仍然参加了三次考试在他28岁的时候以失败告终,于是他决定从长安去到洛阳。
在30岁的时候他开始推行散***新运动,当然他还没有到中枢决策层,所以他只是作为自己的提倡。
韩愈身处中唐时期,这一时期,散文受到六朝浮靡之风影响,言辞绮丽却言之无物。当时的社会,盛行骈体文。这是一种过于拘泥于形式与华美词藻的一种问题,讲究声律对仗,却空洞无实。韩愈则推动秦汉时期的散文形式,讲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要文风古朴,又要有独创性,能反应现实。
他的坚持,让世人让步。让古文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推广,最后形成集体性的斗争浪潮,压倒了骈文,成为一场影响到宋代的文***动。可以说没有韩愈,就没有这场唐代的“文艺复兴”。
另外韩愈生平独尊儒术,排斥佛道两家,也是后代儒生极力推崇他的一个重要原因。韩愈最大的福分应该就是后世有个号称五千年第一全才的苏轼给他往天上捧。苏轼说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在思想文化方面,韩愈主张复兴儒学,认为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就必须以孔孟之道为思想支柱,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号召,尤其反对佛教。他认为,儒学纲领是仁义道德,这既是先王之道,也是先王之教。在道德规范方面,他把仁义与道德并提,基本内容是仁义。他把仁义道德说成是历代圣人相互传授的传统,排出儒家圣人的序列,以表示儒道源远流长,有传承的系统,居于中国历史上正统地位。他特别推崇孔子和孟子,认为孟子之后,圣人之道无人继传。他鼓起任道的勇气,想要挽救先王之道,再兴而传。故称韩愈为“重振儒学的卫道者”。其道统学说的建立, 加强了儒学在民族文化中居主导地位的意识。
他的人生,他的阅历,他的文章,给世人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韩愈。他不做大家都做的事,不说大家都说的话,不写大家都写的文章,特立独行却又不甘平庸,影响了后世越来越多的人。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是古文运动倡导者,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笔力雄伟苍劲,特别有感染力,不像六朝骈文那样内容空洞。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苏轼是这样概括韩愈的:文起八代之衰,忠***主之怒,道济天下之溺,勇夺三军之帅。
而韩愈被后人推崇备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起八代之衰"。
众所周知,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提倡者和推动者。那么这里的“古文”指的是什么呢?当时的“古文”是相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两汉时期的散文,具有质朴自由的特点,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不像骈文注重华丽的形式(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骈文自然也有很多优秀文章,但很多人跟风,流于形式)。
韩愈等人提倡学古文,习古道,并以此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认为写文章要说明道理,要有真实情感,形式应为内容服务,语言要表达思想。韩愈不仅积极推动古文运动,还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还写出来流传千古的《师说》。
此外,韩愈还是一个敢于直言、敢于谏言的臣子,为此还惹上过杀身之祸,后因其他大臣为其求情,才免于一死,但也被贬至偏远之地。韩愈此人虽遭贬谪,但一颗心还是老而弥坚啊,他曾写下“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祛邪扶正义无反顾之态。后来韩愈还曾以文人之身,使成德节度使王廷凑臣服于朝廷,平息了叛乱。
可以说韩愈被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的“文”、“道”、“忠”、“勇”!
书法中的指与腕,从来都是分工不分家的。书写的指令从大脑发出,信号通过神经中枢必然是先到手腕再到手指,因此“腕为指纲”,手腕运用所体现的书法内涵始终要比手指多得多。所谓“腕动指不动”,意即毛笔书写中指力主要起固定笔的作用,书写的动作关键在手腕。
书写靠指腕臂腰协同用力,书写时腕部动作幅度与字的大小成正比。硬笔书写因单字幅较小,手腕的动作幅度体现不明显,而箝笔的五指动作幅度似乎大于手腕。实质上,五指大多仍起着箝笔的作用,推动行笔、提按、使转的关键仍在于手腕。
硬笔字幅较小,手腕的变化更见于毫末,即便变化在毫末之间,也仍是控笔运笔的“骨干力量”,握笔的五指虽时刻发生“大幅”的位移,却始终靠手腕的控制驾驭。因此,“腕动指不动”的经验之谈,也同样适用于硬笔书法。这个不复杂,行笔中认真体验一下便知。
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腕动指不动一般是指写小楷,或是坐姿写字时的一个运笔技法,是指运笔时,手紧握笔,腕随字的笔画运行轨迹而行笔。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你握笔稳定而使笔画不散。但这个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坐姿写字是有捻管技法,为求笔画顺畅自然,还必须做到笔随锋转,否则笔只是一个方向运行的话,笔画写出来就显呆板了。
而硬笔书写时的如果你只是写好字,那只要把字的架构安排好然后这样做就可以了,但要想写出书法的艺术感,就还得同时运用笔随锋转的技法,否则,仅仅是写好字而已了。
创作书法时腕动指不动是古代善书法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书法秘诀,亦称为“指死腕活”。
为什么说指死腕活是书法秘诀?因为书法由笔法产生,无笔法则非书法,只是书写。书写写得再漂亮好看也只是实用字,古代称经生书(抄写佛经及为人抄书信者),官方书写则称为院体、干禄书、台阁体、馆阁体。这些书写以用指为主,亦可挥肘写,或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把字形写得端正好看即可。但书法的笔法,则只有运腕才能写得出来,才能写得精彩。
这个书法秘诀,有人可能不信,有人压根儿不懂。其实古人早就说了,不过不像我一针见血地強调。
明确说运腕即书法秘诀者有怀素和沈尹默。怀素: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因为能运腕草书才能擒纵裹束。
沈尹默:腕力遒时字始工!他并在书中公开点明笔法即运腕。
本人练书法六十年了,初练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往往忽视,直练了二十多年后在写狂草时终于开悟,弄懂了毛笔与手腕的天作之合与最佳搭配所产生笔法和笔势的奥妙。
毛笔的物理性能,与手腕的生理功能,是笔法产生和发挥即书法精妙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因素。一切笔法的效果如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等等皆由此而出,如果不是这两者的完美精熟结合挥洒,用其他书写的方法任你练到须发苍白也只是字形的堆积,二千多年来莫不如此。
至于写硬笔则是用指写,实用书写笔非软、字又小,杀鸡焉用宰牛刀。
书法中运笔的方向是变化的,除了横向、竖向、斜向之外,还有提按、驶转等,什么情况用指法,什么状态下用腕法,酌情处理。例如,硬笔书法、毛笔小楷,字体大小一厘米左右,写横画的时候(其他画横的部分),需要用手指控制住笔杆,意在使笔尖稳定行进,迅速的一划而过,此时,像操控电脑鼠标一样,手从左向右滑动,运手不运腕。写竖向、斜向的笔画时,以指头前后伸缩运动笔尖完成书写过程。
通常,指法主运,腕部虚枕,视情况随机而动。如图:
视频加载中...▲图为本人教学示范——运笔法动作
如果是毛笔书法,而且是3~4厘米左右的字体,书写中常常是指法、腕法协调一致完成整个书写过程,指、腕各负其责,彼此之间是合作关系,指法控制笔锋状态,腕法调节运笔动作大小,以及提按、方向与距离等。并不是单纯的独立的只运指不运腕,也不能光运腕不运指。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潘氏三指执笔法
书写技法、训练方法是永恒的主题,书法实验尤为重要,凡事不要凭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想了解更多的练字方法问题,请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我的抖音、火山、西瓜里面有小***,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sfrw.com/post/12211.html
上一篇
张继科的代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