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在一所985学校上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读研期间,我认识很多学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当中一部分人确实是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
理工科的导师一般都有很多科研项目要做,有学校基金项目、国家基金项目等等。这些项目都需要硕士生和博士生参与,他们甚至作为项目的主力军,导师只是起指导作用。项目完成以后,批下来的研究经费会适当分给做这些项目的学生。
博士生们,每天都要在实验室或办公室里做项目。我认识的一个冶金专业的女博士,管理着他们实验室平时的经费,经常提起她们“老板”如何如何。
除了国家给每个研究生的生活补贴,他们在读研和读博期间的主要生活来源,就是导师所给的。他们之所以称导师为“老板”,是把自己和导师作为雇佣关系,有经济上的利益和来往。这种社会化的称呼倒也无可厚非。
2、称导师为“导师”或“某老师”。这种称呼较多的是文科专业。
在高校,很多研究生和博士们将自己的导师称为“老板”。这是一个存在的事实。
“老板”一词指代的并不是公平的“雇佣”关系,而是一种不平等的压榨。
我们知道导师会申请课题,然后导师会指导学生去做,很多情况下都是学生们自己完成。而一般课题会有相应的科研基金。做完课题之后,项目完成了,导师因项目而获利颇丰。而真正干了事情的学生们,只是获得了蝇头小利。
老板一词或许是一种戏谑。更或许是一种无奈的宣泄。
学生们称导师为老板,相互交流时,有戏谑的成分,但着实也是存在着无奈。我不知道,所有事情都是老板说了算,员工只有听从的份儿,只有干活的份儿。
有问题不可怕,我们要认识到问题,努力解决。
我们一生会面临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问题而去回避,有问题认识到,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当然也确实有良心的导师,在为祖国培育明日的***,学生们也能从老师的指导中,从课题项目的实践中学到真实的本领。
【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制胜的决定力量,而做为时代的引领者,教育的传播者,应该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而不是沾染太多的铜臭气。文化净化,思想净化。】
感谢关注:谁不曾彷徨。研途有我,不再孤单!
现在对于大学生而言,读研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途径,今年有238万人考研,最终录取60万人(包括推免),这无一不说明了读研的关注度!关联效应,关于研究生的话题热度也是居高不下!我们很多同学在读研期间都遇见过题主所说的这个问题!
根据我的情况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从属关系
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虽然很多人会认为学生管自己的导师叫老板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给导师干活,导师给学生奖励,这种工作模式,金钱关系,所以学生喜欢叫导师老板!
但是我感觉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导师与学生的从属关系,这就好像工作时老板对你的级别问题,学生的科研情况,毕业问题,很多都是由导师决定的,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像在单位里面老板对于员工的指挥?这是我认为叫老板的一个原因。
奖励
这是大家公认的一个原由,读研或者是读博,导师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些科研任务,并且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与这些认为相关,学生完成工作,努力毕业,同时老师会给一些奖励,这就是老板与员工的基本关系!
习惯
有点小众,一届一届传下来的,学弟听师兄的说法,学妹来源于师姐!慢慢的就变成习惯了!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我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
⊙2019.01.20
谢谢邀请作答。
本编也曾做过研究生的导师,对“老板”这个称呼非常厌恶,认为是对师生关系的亵渎。
什么叫导师?导师是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
但是目前高校里的某些导师已把自已应是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之大任丢掉,当起了老板,实其让人痛心。他们把研究生当奴隶,帮其写稿,帮其干活,甚至帮其料理家务,打扫卫生。而研究生为其考研已付出很多,能考上会十分珍惜,老板深知他们的心理,更加放肆。一般人只要选择了导师之后,就没法改变了,能有导师要就不错了;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时,老板安排的任务又不能拒绝吧,因为他掌握着你的毕业大权。
有人曾这样写到:“尤其是博士更是只能可怜巴巴的唯马首是瞻;辛辛苦苦干了活,导师如果不满意,可以随意批评,你还得认为这是对你好,至于工资那更是相当于施舍,老师说了,你干那些事情没有用,我们拿着自己的钱养活你们,有就不错了。哎,就200元呀!我宁愿倒贴。”
导师成“老板”现象应坚决杜绝,为了我国的教育大业!
谢谢,顺颂安康!
一一《养气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sfrw.com/post/11345.html